欢迎访问枣庄市司法局!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网站首页 依法治市 司法行政 法律服务 政务服务 信息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中蕴含的自觉意识
发布时间:2022-09-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个根本性问题,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全面推进,其中蕴含着政治自觉、理论自觉、道路自觉、制度自觉、文化自觉、使命自觉,体现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自觉意识。

一、强烈的政治自觉意识

1.深刻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的政治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和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一重要论述突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意识形态问题是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立足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动向和发展趋势,从极端重要和“三个事关”的角度把意识形态工作同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2.准确认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政治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阔视野统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的重要观点。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就是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与非主流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促进国家和民族更好发展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意识形态工作给予回答。“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精准阐释了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国家强大、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蕴含着深刻的政治自觉意识。

3.深刻揭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政治特征是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关于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强化党对新媒体管理,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的原则,无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还是社科理论、文艺艺术单位,都要在党的领导之下,不存在舆论飞地;增强阵地意识,守住“红色地带”、管控“黑色地带”、争取“灰色地带”向“红色地带”转化;努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以专门家的标准提升素质、以实干家的标准扎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政治斗争,强调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管、防、用并举的措施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风险。

二、深刻的理论自觉意识

1.指出意识形态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他又强调:“思想演化是个长期的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在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根植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主张观点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政治主张。当今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意识形态包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包括其他类型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有交流融合又有冲突分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来自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其他意识形态的威胁,因此,意识形态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2.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发展。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是一个重大命题,对此,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进行了积极探索。毛泽东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邓小平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江泽民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胡锦涛指出:“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是非常尖锐的。”习近平总书记进行创新发展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突出了意识形态问题对于政权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论述体现了党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新高度。

3.辩证把握好物质和精神两个关键点。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出发,全面把握物质和精神两个关键点,辩证处理经济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显著的理论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深刻认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这表明,我们在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意识形态工作。当前,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是党的中心工作,但却不能忽视意识形态工作。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强大物质支撑,只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辩证阐释体现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新高度。

三、坚定的道路自觉意识

1.积极主动开创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意识形态工作要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出发,大力创新拓展意识形态工作新思路,形成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在理论层面,从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的逻辑出发,强调通过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辩证处理意识形态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关系、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正确宣传和舆论斗争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推动形成党政军民学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号召全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并在学习过程中大力推进党员干部学思用贯通和知信行合一,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增强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影响力。在实践层面,着重强调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前沿阵地的重要作用;强调在与西方意识形态斗争中要积极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价值层面,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意识形态工作要依靠人民,引导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

2.做好凝心聚力的基础性工作。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从呼唤千百万工农同心干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再到激发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意识形态凝心聚力的功能。进入新时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深度推进的复杂环境之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进入新一轮的动荡调整阶段,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新旧矛盾交织发酵,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共生,在此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始终抓好凝心聚力这项基础性工作,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为主要目标的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格局。

四、创新的制度自觉意识

1.确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创新性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党首次以制度化的方式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一制度的确立实现了思想建设与国家制度建设的统一,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制度建设的意义在于使理论化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获得制度化保障,保证受众在健全的制度环境中感受到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并实现对价值取向的自觉认同。这一制度的确立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张力和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强大的制度保障,新中国七十余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一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确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我国制度化建设逐步完善的成果,实现了从理论建设到制度建设的巨大飞跃。

2.周密健全的制度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通过具体措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具体包括: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实高校党组织书记、行政负责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反对以学术自由为名诋毁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错误思潮,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定盘星的作用,并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部署;重视社会舆情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影响,强调要重点加强社会舆情分析和研判,及时掌握动态,避免出现大的意识形态事件和舆论漩涡。

五、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新时代意识形态创新的独特视角。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但作为“舶来品”的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本身是一个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碎片化、多样化与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多样性共生共存。在“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思想的支配下,一些西方国家企图通过文化渗透来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对这一挑战,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才能有效抵御西方文化渗透。

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环节,对于构建当代中国精神及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大实践意义。事实证明,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碰撞越发激烈,主体文化认同的愿望就越发迫切。当前现代科学技术正迅猛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播方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传播,但伴随而来的是文化的碎片化、非主流化和世俗化等现象泛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成为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重要文化源泉。

六、神圣的使命自觉意识

1.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初心使命自觉。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意识形态引领。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梦重要理念,并把中国梦定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进而辩证阐释“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深刻揭示了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自身使命。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清晰的时代坐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以战略眼光审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目标是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适应的,是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历史阶段深度耦合的,同时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意识形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的使命自觉。

2.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的使命自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立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的关键时期,意识形态工作担当着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当前,站在历史前进和时代发展的潮头,意识形态工作要立足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决咬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埋头苦干、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