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治网”以《山东枣庄:“双察同驱”绘就法治监督新图景》为题,报道枣庄市在市中区试点探索了法治督察与政治巡察相结合推进全面依法治理的典型做法,为全面依法治理注入澎湃动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基石。具体详情如下:

山东枣庄:“双察同驱”绘就法治监督新图景
当法治督察遇上政治巡察,会碰撞出怎样的治理火花?今年以来,山东省枣庄市在市中区试点探索了法治督察与政治巡察相结合推进全面依法治理的做法。该做法以“法巡联动、双察同驱”工作机制为笔,以“1234”工作法为墨,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勾勒出“同步同向同频、到底到边到位”的监督新图景,为全面依法治理注入澎湃动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基石。
精准画像:让每一次督察都“靶向发力”
“政法单位看司法公正,镇(街)看治理效能,党群机关看党建与法治融合,执法部门看执法规范——不同单位‘病症’不同,‘药方’自然要量身定制。”这是枣庄市市中区推行精细化法治督察的生动实践。
该区编制的《精细化法治督察指引》,在共性指标基础上,为四类单位精准“画像”:对政法单位聚焦“司法公正现代化”,从司法责任制落实、诉讼服务效能等5个维度严督细查;对镇(街)紧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围绕矛盾化解、公共法律服务等5项内容精准发力;对党群机关围绕“党建与法治有机融合”,以党内法规执行力、普法责任制落实等5项指标为标尺;对执法部门紧盯“执法不规范微问题”,从程序严密性、裁量基准执行等5个细节深入排查。
“一类一策”的定制化督察,让监督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如今,走进市中区任何一个被督察单位,都能感受到指标与需求的高度契合——政法单位的司法公开更透明,镇(街)的矛盾化解更高效,党群机关的法治文化建设更深入,执法部门的“三项制度”落实更扎实。
工具革新:让每一项监督都“有章可循”
市中区创新构建的“清单-指引-提纲-题库”四位一体工具库,为监督工作装上了“导航系统”。
清单“指方向”:量身定制《督察调阅资料清单》,既列共性材料,更盯“风险点”。向执法部门要案卷、向镇(街)要矛盾调解卷宗,让调取资料“不跑偏”。
指引“划标尺”:编制《窗口服务评查指引汇编》覆盖9大窗口,从“服务环境”到“立案登记制”,让明查暗访有了“度量衡”。
提纲“挖深潜”:采取“通用+定制”访谈提纲直击要害,问执法部门“裁量基准怎么用”,问镇(街)“矛盾化解难在哪”,把隐性问题“捞上岸”。
题库“验真功”:设置“通用素养+专业实务”双维度测试,政法单位考诉讼规则,镇(街)考调解技巧,让关键岗位人员的法治能力“亮亮相”。
这套“组合拳”让督察从“凭感觉”变为“靠数据”,从“模糊判断”变为“精准定性”,专业度与公信力显著提升。
队伍赋能:让每一支力量都“专业善战”
“抽调的督察人员既懂法律又懂基层,问的问题全在点子上。”这是被督察单位对市中区督察队伍的普遍评价。该区建立的“精准画像——动态组库——按需调配——闭环评估”全流程人才配置机制,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成为现实。
分类组建的“法治综合”“执法司法”“基层治理”三大核心专业人才库各展所长:“法治综合库”统筹全局,“执法司法库”专攻业务,“基层治理库”熟悉一线,成员涵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资深调解员等“行家里手”。更精妙的是“动态组队”模式——督察政法单位,就配“执法司法+法治综合”骨干;督察镇(街),就选“基层治理+法治综合”能手,确保“人岗相适”。
进驻前有专项培训,解读指引、模拟访谈;结束后有多维评估,从专业力到协作力全面打分。这种“选育用评”闭环,让队伍能力“螺旋上升”,成为法治监督的“尖刀连”。
如今,“法巡联动、双察同驱”已成为枣庄市的治理品牌。当法治督察与巡察同频共振,当精细指标与专业工具双向发力,当骨干队伍与闭环机制相互赋能,一幅“事事有法可依、人人依法办事”的法治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不仅是该市的创新实践,更成为推进基层全面依法治理的生动样本。(山东省枣庄市司法局 王成 王思思 仲慧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