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司法局!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网站首页 依法治市 司法行政 法律服务 政务服务 信息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司法行政 > 网站头条
枣庄市举办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2-12-16
  

1215日,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枣庄市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朱清彬 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茂山 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二级巡视员

孙守春 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 震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蒋计霞 市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突破。”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是推动法治枣庄建设率先突破的有力抓手,也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更是推动全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目标实现的强劲动力。

2019年,中央依法治国办印发《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从2019年启动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创建对象为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新时代法治建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全面统筹各级各部门法治建设力量,全力投入到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创建活动上来。从2019年开始,枣庄市通过三年创建大攻坚实现法治事业三年大发展,法治建设体系日臻完善、示范创建任务高标完成、引领带动作用充分显现,最终以优异成绩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为全国50个示范地区之一。一路走来,充满艰辛,充满自豪。总结起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方法,向大家做说明发布:

一、党委政府重视,树立最高示范创建标准。一是高标准宣传发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率先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动员大会和推进会议,市委书记、市长出席并讲话,省委依法治省办领导专程到会指导,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参加会议。先后22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法治建设工作,36次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及办公室、协调小组会议,坚定不移将法治枣庄建设推向深入。二是高规格示范引领。市主要领导带头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委书记陈平同志带头向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述法。市级以上领导先后60余次作出批示。9名市领导带队开展专项督察,有力保障了示范创建工作在更高更实的层面上行稳致远。全市上下形成了“一把手”主抓、“一盘棋”联动、“一把尺”考核的浓厚创建氛围。三是高效率完成创建指标。实行专班推进,成立示范创建攻坚专班,采用“8+8”工作模式。创新“1234”工作法,打造“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云平台”,对标示范创建100项指标和新修订的42项内容,细化量化为237项指标,明确牵头单位,压实各自责任。统筹协调58个市直责任单位,建立健全制度机制80余项,推动示范创建100项指标全面完成。

二、健全制度机制,形成地方特色法规体系。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在全省率先出台《法治枣庄建设规划(20212025年)》《枣庄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枣庄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构建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枣庄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方案》《枣庄市优化法治环境“4567”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法治创建制度体系。二是坚持良法善治。聚焦营商环境短板,推动出台《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聚焦群众精细化立法需求,《枣庄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枣庄市实施<山东省台儿庄古城保护管理条例>办法》《枣庄市环城绿道管理条例》等10部地方性法规和7部政府规章,构建“一山一水一树一城一绿道”的枣庄地方特色法规体系。三是坚持依法决策。持续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体系,最早出台《枣庄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编制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首创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回流制度。加强合法性审查业务能力建设,严格实施《枣庄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以市政府文件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充分听取企业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工作的通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事项、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率达100%,市、区(市)、镇(街)合法性审查工作实现全覆盖。

三、坚持创新突破,打造法治建设特色亮点。一是创新运行机制。在全国率先一体化彻底理顺市、区(市)两级党委法治机构编制单独设置问题,市辖区65个镇街全部成立依法治镇(街)委员会及办公室,在全省率先实现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三级全覆盖”。二是创新数字法治建设模式。坚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实现政府治理与法治建设信息化融合。投资200余万元筹建“智慧法治枣庄平台”,囊括立法、法治政府创建、学法用法、非诉服务等4大平台,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构建起“大法治”管理评价系统。高标准建设鲁南大数据中心,整合雪亮工程、网格化、12345热线、数字化城管、城市生命线等信息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一体化综合指挥市域社会治理平台,强化平时运行监测、战时指挥调度、综合分析研判,实现“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市”。三是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品牌。在全省率先建立党政一体法律顾问制度,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高标准建成全省首个“民法典”主题公园,央视《新闻联播》多次报道,获评“山东省十大法治建设案例”。首创法治环境监督员制度,推行法治指数评估试点,被评为枣庄市“十佳改革试点成果”。探索“三联一共”“榴乡诉递”“快警务”等社会治理工作模式,有效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多次被省领导批示肯定,央视《新闻联播》等媒体多次报道,省内外30余个地市来枣庄考察交流工作。

四、依法履职尽责,不断完善政府工作职能。一是打造“枣办好”政务服务品牌。实现“市县同权”“双十镇”定向赋权。推行“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比率达99.9%107项实现“全省通办”,74项实现“跨省通办”。率先出台市、区(市)、镇(街)三级政府权责清单,建立法治政府建设任务清单237项,优化法治环境清单50项。二是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全省率先制定枣庄市《行政执法公示规范》《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规范》《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规范》地方标准,探索在各镇(街道)以委托方式行使行政处罚权。出台《枣庄市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创新将“不罚、轻罚”清单纳入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调整并推动落实397项行政处罚“不罚、轻罚”清单,惠及市场主体2万余个。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每年选取6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累计对380余卷行政执法案卷进行集中评查,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三是打造诚实守信政务环境。在全国率先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公布600项证明事项实施清单,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证明”。探索打造“1+7+N”信用差异化监管模式,完善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机制。在全省率先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始终保持100%

五、加强宣传发动,提升社会共享共建水平。全面加强示范创建宣传力度,在市内媒体头版开设《创建法治政府优化法治环境》专题专栏,发布《示范创建倡议书》,累计发放宣传彩页400余万份、国家工作人员《应知应会手册》24万册、法律法规汇编2万册。抽取全市65个镇街6500个调查样本,拨打电话近4万个,总体群众满意率达到97%以上。先后举办示范创建宣传月、宣传周,综合运用视频、动漫、短信、宣传册页、户外宣传、核酸检测贴纸以及线上线下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确保宣传工作全覆盖,全面提升示范创建群众知晓率。制作法治动漫和宣传视频15个;为市直部门开通示范创建接听彩铃,累计向社会公众推送560余万次,发送公益短信3000余万条次;在标志建筑和重点楼宇拓展户外亮屏1200余处,LED宣传栏近3000余处,营造了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示范创建成功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法治为民、维护和谐稳定上不断发力,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为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持续输出法治力量,推动法治枣庄、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迈向更高水平。


答记者问

01

中国网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特别明确指出了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什么我们要把法治政府建设放到这么重要的位置上来,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行动又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朱清彬:您讲的非常好,全面依法治国确实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在深刻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既要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又要稳扎稳打、突出重点。当前,面临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央、省委的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对于民主法治建设的新期待,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新时代现代化强市长远战略考量,一手抓经济建设硬指标,大力开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行动;一手抓法治建设软环境,大力推进国家级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犹如鸟之两翼,密切配合,相得益彰。其中,我们主抓法治政府建设,既践行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又充分适应了产业转型、工业强市、深化改革的需要,还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是个一举多得的战略工程、民生工程。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首先,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如何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落地落实,创建法治政府是最直接的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要求,我们将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持续努力深化法治政府创建,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省贡献基层智慧力量。

其次,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是实现我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如何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法治政府建设为先导和示范,引导全社会不断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营造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通过示范创建,在政府法治建设日益完善的同时,主动公开、广受监督的阳光政府形象进一步树立,依法决策、依规办事的信用政府品牌逐步强化,依靠群众、服务百姓的服务政府口碑深入民心,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地位不断攀升。

再次,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是我市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战略的必由之路。作为国家传统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进入改革开放新发展阶段的枣庄,迫切需要以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打开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含金量高、影响力大,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金字招牌”,是城市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创建法治政府,不仅能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还能够通过法治手段进一步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法治环境,为实现“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提供更为强劲充沛的法治动能。

在中央、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全力攻坚下,枣庄市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这对处于跨越转型阶段的枣庄来说,弥足珍贵,来之不易,必将为枣庄“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带来巨大的法治红利和前进动能。下一步,请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注枣庄法治建设事业,多宣传展示市委、市政府大抓法治的坚强决心,多展示各级各部门法治攻坚的精神风貌,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多做积极贡献。

02

齐鲁晚报记者:请问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创建成功,对于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有哪些促进和变化?下一步在政府法治建设方面还有哪些打算?

王茂山:枣庄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战略目标。经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勇攻坚,终于成功夺取了这一“国家级荣誉”。这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证明了枣庄各级各部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能力和作风,对于实现“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利好:

一是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100项指标,排在首位的就是“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示范创建以来,我市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全市271项市级行政许可及关联事项全部下放到区(市),区(市)级89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到“双十镇”,实现“市县同权”“双十镇”定向赋权。推进项目审批流程优化,探索创新“零增地”“无感续证”“审批不出镇”等审批模式,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全省最低,企业开办实现“日办结、零费用”。推行“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政务服务,搭建“枣惠达”服务平台,“最多跑一次”“一窗通办”比率均达到99%,成功打造“枣办好”政务服务品牌。

二是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市上下循法而治,依法行政,为市场主体创造更为开放、透明、公正、便捷的营商环境。坚持科学民主合法决策,率先实现市、区(市)、镇(街道)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全覆盖。积极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合一”“三级四同”,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非禁即入”。创新将“不罚、轻罚”清单纳入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行统一管理并动态调整。在全国率先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公布600项证明事项实施清单,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证明”。开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市各级行政复议决定履行率100%,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

三是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示范创建中践行“法治惠民”宗旨。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充分听取企业、人民团体的意见,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提案做到100%回复。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群众诉求做到“接诉即办”。建立领导干部接听12345市长热线制度,热线接通率、办结率、满意率均位居全省前列。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市、区()、镇(街)“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现镇(街)、村(居)调解组织全覆盖。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常态化组织应急演练,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创新打造“榴乡诉递”“快警务”“法律服务帮办代理机制”“非诉网店”“法治环境监督员”等工作模式,将法治政府建设成果最大限度惠及民生。

法治政府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对枣庄法治环境的认可程度明显提升,法治建设日益发挥出“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4.5%,增速居全省第3位,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4项指标增幅居全省首位。省委依法治省办反馈,枣庄市2022年第二季度法治山东动态监测指标得分为87.88分,在全省排名第2位;中央依法治国办组织的法治政府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取得优异成绩。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示范创建成功为契机,持续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以法治政府的高标准建设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03

枣庄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在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开展了哪些有效措施,推动我市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取得了显著成绩?

孙守春: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重大法治实践活动,参评的地区和部门非常多,竞争的压力和门槛非常高。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义无反顾扛起统筹推进法治建设的职责,责无旁贷担当起牵头创建法治政府的重任。在具体创建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到位,三个最高”原则,实现了创建全力以赴、难中求成。

一是请示汇报到位,构筑最高创建规格。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法治建设情况,率先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高规格召开全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动员大会和推进会议,市委书记、市长出席并讲话,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参加会议。在长达三年的创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领导倾力关注支持,先后22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法治建设工作。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连续两年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督察,9名市级领导带队到30多个单位进行专项督察,发现并反馈74条意见建议,为我们创建成功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是作用发挥到位,争取最高创建质量。作为全市法治建设的统筹协调机构,我们先后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及办公室、协调小组会议36次,不断增强示范创建的强大合力。对标示范创建100项指标和新修订的42项内容,我们积极与省委依法治省办、中央依法治国办请示对接,将其细化量化为237项指标,明确牵头单位,压实各自责任。我们成立示范创建攻坚专班,采用“8+8”工作模式,也就是选派8名优秀干部集中办公,选取8个业务处室全力靠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创新“1234”工作法,也就是一个专班、两张清单、三套档案、四项机制。打造“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云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创建工作规范化,实现了创建资料台账的快速、全面、准确上传。日常协调34个牵头部门、58个责任单位,建立健全制度机制80余项,推动示范创建指标全面完成。

三是任务落实到位,打造最高迎检标准。以市委依法治市委文件印发《迎接实地评估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联合印发《满意度调查、实地评估宣传活动方案》,下发关于做好示范创建实地评估工作的系列通知,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实地评估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提高群众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的知晓率和满意度。高规格举办全市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专题培训班,180余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县级干部、公务员、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模拟考试;全面做好中央依法治国办法治能力测试抽考准备工作,确保示范创建取得好成绩。716日至19日,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实地评估组来枣庄实地评估,我们精心做好随机抽考、案卷评查、综合访谈、实地核验等任务的组织筹备、协调落实,得到了评估组专家的一致认可,并取得优异成绩。

各位媒体朋友们,法治政府建设永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你们继续关注枣庄法治政府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建议,欢迎你们多来法治部门采访调研,您的支持是枣庄法治政府建设的持久动力。

04

鲁网记者:请问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市市场监管局主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取得的成效如何,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震:市场监管部门直接面向市场主体,是离企业和群众最近的部门之一。在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积极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发展,探索推行“监管+服务”的新模式,在保障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下,推行柔性监管后续延伸服务作为践行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具体行动,打造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服务全链条,引导市场主体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2211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51.11万户。其中,国有企业4959户、私营企业11.73万户、个体工商户38.04万户。1--11月份,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50万户,增幅居全省前列。

一是建立一体化监管执法机制。整合多头执法,统一由稽查支队扎口检查。工作中推行柔性执法机制,对市场主体不触碰安全底线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通过说服教育、行政辅导、劝诫警示等方式,监督引导市场主体纠正违法行为、消除危害后果,给市场主体松绑;对市场主体监督检查、抽检监测一次性完成,压缩检查频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市场主体迎检负担。今年以来,全市34个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抽查企业1485,检查比例大幅压缩,基本实现“无事不扰,有求必到”。

二是着力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出台《枣庄市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明确“首次不罚”“首次轻罚”事项115项、涉及17个领域,对非主观故意、无实质危害的案件,一般不予行政处罚,让执法更有温度。截至目前,共指导79家企业自觉纠正违法行为、免于处罚涉及金额252.54万元。

三是打造监管后续延伸服务机制。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尤其是执法监督检查和抽检发现问题的企业,开展专业检查评估工作,帮助企业查找分析风险隐患和不合格产品问题根源。目前,已组织专家检查水泥生产企业320家次,共检查在产获证水泥生产企业45家、危化品及其包装物生产企业80家次、食品相关生产企业321家,提出整改提升和流程优化意见200余项。选取90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第三方体系检查评估,对所有抽检不合格企业,通过系统全面的“问诊治病”,有效化解安全隐患,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05

大众网记者:请问作为政务服务的主要阵地,市审批服务局围绕企业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主要采取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措施?

蒋计霞:行政审批工作事关企业群众切身利益,市审批服务局围绕助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难点、堵点问题,着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打造高效审批运行模式,在开办企业便利化、项目审批集成化、政务服务精准化、审批模式智能化等方面实现了效能提升。

一是开办企业更简易。我们坚持持续优化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流程,探索“代位注销”、拓宽“简易注销”范围,化解企业退出难题;推行“歇业登记”,帮助经营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推出企业档案“容e查”服务,实现了企业开办、企业变更、歇业备案、企业注销、档案查询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网上办理。

二是工程建设审批更快捷。针对闲置产业置换难、项目改造流程多等突出问题,创新推出工程建设项目“零增地”审批模式,对拟租赁厂房(库房)的工业投资项目实施并联审批、承诺审批,审批环节平均可压减75%,审批时限缩短至2个工作日,压缩比率达90%。该项工作经验做法被国家和省营转办、省工改办等专门刊发推广。

三是政务服务更暖心。设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对涉企事项迎着办、帮着办、集中办;建设15分钟政务服务圈”,打通便民利民“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行“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便民服务,解决群众休息时间“无处办”难题。同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服务流程,创新审批方式,以示范市的成功创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是审批模式更智能。创新推出了“无感续证”审批模式,通过对企业群众办理许可证件延续、换证需求的精准预判,打造主动定向告知、全程帮办代办、免费寄递证件批文的全链条服务,形成“无需主动申请、无需提交材料、无需来回跑腿”的“无感”审批新理念,全面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此次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成功,为行政审批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向指引,市审批服务局将以此为契机,找准结合点和发力点,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成果有效转化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为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