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司法局!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网站首页 依法治市 司法行政 法律服务 政务服务 信息公开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司法行政 > 工作动态
市中区首批个人调解工作室定分止争作用显著
发布时间:2019-08-02
  

  位于市中区振兴南路和人民路交界处的一座小楼,是光明路街道涝坡村委会所在地,由于村级服务事项繁多,办公用房紧张,各职能部门几乎全部入驻村民办事服务大厅中集中办公。而唯独以以村民马洪光的名字命名的“洪光调解工作室”却和司法行政工作室共同占据了一间20余平米的房间,且书架、沙发、洗手台、空调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在这个村级委员会办公楼里绝对算得上“高配”。

  “把最好的地儿和最硬的办公设施留给人民调解,那是必须的。”村支部书记刘天营介绍说,涝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个大村,有5000多口人,近年来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多,调解任务重。老马不光业务熟,而且对村民也熟,全村1000多户,闭上眼他都知道哪家哪户,人又热心肠,有经验,调解起来很顺手。

  在市中,像“洪光调解工作室”这样以个人名义命名的调解室共有6家。近年来,随着市中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各种矛盾凸显叠加,宅基地、消费、医疗、物业管理、劳动争议等涉及民生领域的专业性纠纷急速攀升,兼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已不能满足需求。市中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深刻认识到专职人民调解员在社会治理、平安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今年4月,全面推行个人调解工作室,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贴近百姓、群众认可的个人品牌调解室集群,成为基层调解组织服务群众、保障民生的前置窗口和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

  “洪光调解工作室”的主人马洪光今年56岁,在村里干了20年调解主任。马洪光总说,在农村干调解,你不能桌子摆上牌子,一本正经地坐在那里讲大道理。一些家长里短的事儿,通过聊天才能解决了。再一个,调解要学会追根溯源,农村的纠纷双方关系和矛盾发生原因往往错综复杂,不能简单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善于“翻旧账、除烂根”,确保纠纷一次性调解到位。

  “以个人名义命名调解工作室,既是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和激励,也是自己对群众的一份庄重承诺。我得对得起组织和群众对我的信任,如果说用我的付出能换来辖区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我认为这辈子值了!”马洪光对这样的荣誉格外珍惜,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化解小矛盾,维护大和谐的调解誓言。

  光明广场二期扩建,苗圃种植承包户老刘(化名)与该村民小组9户村民因为占地补偿款分配问题发生了纠纷。承包之初,协议曾写明“如遇国家占地,承包户老刘与村民小组将按照4:6的比例获赔占地补偿款”。当占地补偿款如期拨付到村民小组后,9户村民按照约定比例领取了其中60%,即3万元补偿款。然而剩余40%补偿款的归属却引发了争执。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几位老年村民更是数次来到村委会哭闹,甚至扬言“上访”。猪年春节,10户人家也在一次次的吵闹中过得毫无喜庆劲儿,老刘妻子因不堪折腾更是差点灌了农药。走投无路的老刘想到了老马,求老马为他“评评理,出出气”。老马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了街道司法所长赵健共同商量对策。之后一周内,二人连续七八趟往返于老刘和9户村民家中做调解工作,先是从国家政策和承包协议角度为村民说“法”,再是从村民老弱和远戚近邻角度为老刘讲“情”,一次次碰壁再一次次说和,情、理、法融合并用,最终促使这场持续了1年的纠纷以老刘和村民小组平分剩余的2万元补偿款圆满解决……

  察言观色、倾听讲述、了解诉求、抓住要害——这“望闻问切工作法”便是马洪光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调解绝活”。每当有群众来找他“说理”,他总会结合村规民约,既情法交融,又有理有据,既能说到纠纷节骨眼,又能调进群众心坎里。“老马可是我们村的‘名人’,谁家有个纠纷、矛盾,都愿意找他拉拉,好多事都是他给调解的,大家都爱叫他‘百事通’‘老娘舅’!”村民李霞说。

  人民调解,调开的是矛盾纠纷,调顺的是民心民意,调稳的是发展势头。

  涝坡村是市中区有名的“餐饮娱乐繁华区域”,餐饮商家集聚了,经济水平提升了,随之而来的各类消费纠纷也是愈发纷繁复杂。此外,由光明广场扩建、辖区征地拆迁、环保督察整改等因素引发的各类纠纷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辖区经济顺畅发展带来阻碍。有鉴于此,“洪光调解工作室”创新了“两长一顾问(派出所长、司法所长、法律顾问)多元化解机制”,整合优势调解资源、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化解疑难纠纷,让这个新生的调解组织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9.3%,有力维护了辖区经济发展稳定大局。

  市中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刘建坤介绍说,个人调解工作室这种模式是对现有人民调解工作的有益补充。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多样的特点,满足群众对调解工作的更高要求,我们统筹调解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尝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推进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建设。这种做法整合了民间社会自愿调解资源,突破了传统的调解模式,充分利用调解员的人缘、地缘优势,有助于及时高效化解民间纠纷,着力彰显专职人民调解员“治未病”本色。同时,个人调解室也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和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探索,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和谐稳定大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今年5月,《大众日报》在县域版头条专题报道了市中区推进专职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情况,市中区个人调解工作室的建立和运行至此也得到了市、区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媒体聚焦,群众认可也意味着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光荣,更意味着人民调解这朵“东方之花”将在驶入了经济快车道的市中大地绽放地更加鲜艳,更加芬芳!